南陽藍氏的遷徙過程及原由

作者: 藍成雲

明朝洪武二十六年二月(西元1394年),朱元璋以莫須有的“謀反”罪將開國勳臣藍玉處死,因為“狡兔死,走狗烹;飛鳥盡,良弓藏,敵國破,功臣亡。”為斬盡殺絕,朱元璋還將藍玉夷滅三族,派大將王瑛執行圍剿,王瑛曾是藍玉部下並有舊恩,還是放走了部門後人。
一、明朝天順年間,由安微亳縣遷河南鄧州
藍玉被殺後有個兒子千辛萬苦逃了出去,流落到安徽的亳州,隱藏下來。亳州位於安徽省西北,渦河上游,與河南省相鄰。明天順年間(西元1457年),居住在亳州的藍哲紓的後裔藍洪為了擺脫逆臣之後的罪名,隨大遷民的高潮遷到河南南陽府鄧州定居。
藍洪從安徽遷居鄧州,這段家史,在藍氏先人編寫的《藍氏族史》中詳細記載。但因種種原因此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失傳。明成化年間(1476年)藍洪參加殿試高中三甲第十九名,欽賜同進士出身,外放知縣,初任河北贊皇,後遷安徽廣德知府,又遷禮部員外郎。因藍洪為官,家境逐漸富裕,讀書人就多了。其子藍薰也有功名,皇封南京刑部主事。薰子藍瑞於正德九年(1514年)考中進士,任陝西漢中知府。藍瑞三子,藍偉、藍儀、藍文佩皆為貢生。藍偉任山西巡撫僉事,藍儀任濟南府教喻,藍文佩為南陽唐王府儀賓,並封中奉大夫。以上四代人的功名官職,皆在明朝嘉靖年間《鄧州史志》上記載。整理家譜需要更祥細資料,以成雲為首的編委們多次到鄧州,特別得知鄧州最早的一本史志,是明朝嘉靖年間藍偉主編。就找到保存珍貴志書的鄧州檔案局查詢。從祖先藍公偉所編的史志中,看到了記載了藍洪、藍熏、藍瑞、藍璣、藍偉、藍儀、藍文佩等七人在明朝的功名和官職,也看到了登載有藍瑞、藍偉的多篇文章,為我們家族留下了105年間的真實的光榮的一頁。
二、明朝嘉靖年間鄧州一支遷南陽安皋
由鄧州遷南陽是什麼原因,家譜資料遭兵燹毀掉之後,現在很難找到祥實的資料,但從現有的資料中,還能分析到一些蛛絲馬跡。
明朝嘉靖年間鄧州史志記載了藍文佩這樣一段話“藍文佩唐府儀賓,封中奉大夫”。文字雖然不多,但反映多層意思。“唐府”指南陽藩王府,“儀賓”是指王府的郡馬(女婿)。也就是說,藍文佩曾是南陽王府的女婿。明朝初期,朱元璋有二十六個兒子,長子標為太子外,其餘均分封到各地為親王,意為屏藩大明王朝。第二十三子朱檉封唐定王就藩南陽府。唐為所封藩國名,王為世襲。南陽府的唐藩王傳了九世十一王。朱檉永樂三年(1409年)就藩南陽府,傳至九世的朱聿鏌於崇禎十四年(1641年)被李自成起義軍殺死,明代共十一位藩王坐南陽,歷時232年。唐第五世藩王名叫朱宇溫,死後溢號敬王,敬王妃丁氏,鄧州大丁營人。據現在鄧州市學者塗征先生考證,明朝鄧州藍氏、丁氏,世代為官,互為姻親。丁家出了一個王妃。嫁給敬王,所生的珺主選珺馬之時,也正值藍文佩文采出眾,風貌出群,被丁家推薦選為儀賓。按照明朝的規定,郡馬可享用郡主所封的土地,死後可葬在封地之中。明朝初期,南陽人口稀少,大量遷民移居,南陽周圍方圓幾十裡的土地皆為王府所占。現在安皋藍營,三面環水,一面靠崗,土地肥沃,自然環境幽美,離南陽市十五公里,分析當時也為唐王府所占,為珺主所有。藍文佩當了郡馬,官封中奉大夫自然從鄧州遷居南陽,去世後也就葬在安皋藍營郡主的封地之內。
據安皋藍營村老年人回憶,1958年以前還有明朝幾座墳瑩,稱為藍氏祖墳。據推算藍文佩是明嘉靖年間入唐府為儀賓,到李自城1641年圍剿藍氏,也就八九十年的時間,約有四五代人死後葬在藍營,與史料分析是相對照的。
還有安皋藍營有一座古老的崔府君廟,建于宋代,現仍存留有幾座古碑,在古碑中出現藍氏名字的,也就是明朝萬曆年後,更早的碑未發現藍氏之姓。也從一個側面證實藍姓入住藍營是在明嘉靖年以後。筆者這種觀點,曾向研究南陽歷史的幾位學考請教,均認同筆者觀點,即藍文佩是在明嘉靖年間從鄧州藍營遷南陽藍營第一人。
三、清朝初年安皋藍營一支返遷鄧州藍營
明崇禎十四年,西元1641年,李自成起義大軍攻入南陽,俘第十一位藩王朱聿鏌,殺朱王于南陽麒麟崗。李自城也就在這一年,圍剿南陽藍營、鄧州藍營。藍氏世代傳說,李自成親自帶領兵馬,多日圍困,雞犬不留,逢人必殺,路上放著元寶誘人,目的趕盡殺絕。可以說藍氏面臨的是繼明初遭朱元璋屠殺之後,又一次殘絕人寰的滅頂之災。
李自成為什麼殺藍姓,是有原因的,其一李自成起兵在陝西的北部,後轉入陝南。當時任漢中知府的是南陽藍氏藍翎。他多次帶兵與李自成打仗,並派人到陝北將李自成祖瑩毀掉。李自成惱怒之極,誓要報復。兵臨南陽後,就部署要殺絕藍翎鄧州南陽兩地的家人。其二,李自成起兵反明,他的敵人是朱氏王朝,兵臨南陽,反抗他的也是朱氏藩王朱聿鏌,藍氏與朱王有姻親關係,在反抗李自成起義之中,藍氏也有出力的本份難脫幹係,也必然會遭李自成屠殺。其三,李自成圍南陽城,被左良玉射瞎一隻眼,決心報復,大開殺戒,傳說除李姓不殺,其餘均殺。整個南陽城血流成河,只有僧人、道士倖免。南陽縣誌記載,清朝第一任知府進駐南陽,城內盡是野狗,僅有玄妙觀道士數十人。一邊讓士兵紮木籠打野狗,一邊讓道士收撿屍骨。僅收屍骨,就幹了三年。在南陽公園西北角挖萬人墳埋葬。可見李自成殺人之多。當時禍及南陽城周邊村落也是正常。
鄧州藍營和南陽藍營遭屠殺之後,鄧州已無男丁,幸運的是南陽藍營有四兄弟得以倖免。傳說他們均在外讀書,兵亂之時,被老師隱藏在一寺院之中扮作小沙彌,才躲過劫難。老大藍尚志當時只有十幾歲,事過幾天後,天黑回家被土兵發現,藏在碾盤下,屁股上被紮了兩刀倖免遇難。老大尚志、老二尚素、老三尚秀在刀光劍影下劫後餘生,兵亂之後,仍留在安皋藍營耕種,繁衍了現在南陽藍營一族。老四尚信(字四奈)又返遷鄧州,繼承祖業,後德配朱氏,生八子,延續了香火,其後裔一直居住在鄧州大西關藍營。
四、清朝期間播遷到各地情況
清朝初年國內安定,四海升平,劫後餘生的藍氏弟兄各自成家立業。老大尚志,德配黃氏、白氏生三子,老二尚素德配張氏、李氏,生一子,老三尚秀德配呂氏,無子。當時人口稀少,土地很多。日子過得富足。特別是康乾盛世時,僅安皋藍營擁有土地約九千多畝,安皋以南土地,基本都為藍姓所有。現在還留下謝莊鄉藍莊、王村鄉藍溝、靳崗西南藍營,臥龍崗的藍莊等老祖宗耕種的遺跡。
隨著時代的發展,人口的繁衍,因多種原因而改變居住地。據南陽藍營不完全統計,清朝以來,遷出藍營主要有以下幾點。
(一)最早走出安皋藍營的是尚志三子田美,清朝老家譜記載,“田美德配徐氏生二子,長子芳,次子芬,遷塚頭”。因過去交通不便,塚頭離藍營約有60華裡,但逐漸失去聯繫。族人成武熱愛家族事業,1980年就開始搜集資料,並詢問上年紀人。有一老人告訴他,1958年潦河鄉幾位民工到彭李坑村修水庫,路過藍營還到藍尚志墳前祭祀,並稱這是老祖宗的墳。成武得知這一消息。騎自行車到潦河尋訪,找到潦河鎮崗王莊村,村中大部分人為藍姓,雖然相隔三四十年,已找不到祭祖之人,但崗王莊村藍民慶回憶,輩輩相傳,潦河崗王莊藍姓由陸營鄉的朱屯村遷來,朱屯村藍姓遷自安皋藍營。就這樣成武等於找到了一支族人。本次修家譜為弄清外遷原因,成武、國興、成雲兩次到朱屯,原來朱屯和塚頭村莊相連,老家譜記載的塚頭,那時可能是一個地方,還沒有朱屯之稱。這樣線索基本清楚,田美公遷塚頭後定居在朱屯,後世分家,一支留在朱屯,一支遷潦河崗王莊。因為朱屯、崗王莊、藍營均無其它資料可考,田美公為何要遷塚頭待已後考證。
(二)登科公遷藍莊。康乾盛世時藍氏族人擁有很多土地,遍佈十幾處村莊,謝莊鄉藍莊,位於羊山北麓,有幾百畝土地,尚素公第四代孫登科字捷三,元配謝氏,居藍莊耕種,繼配夫人在藍營耕種。謝氏太君一直未回藍營,生三子,長子芳,次子林,三子彬,其子孫延綿至今,大部分仍居住在謝莊鄉藍莊。
(三)一部家族史和國史相聯相承。清道光後,西方列強將鴉片煙大量輸入中國。藍姓也難獨善其身,吸煙者比比皆是,且賭博成風。不少吸煙人賣土地購煙,逐漸淪落窮人。家敗後闖蕩四方,投親靠友。這次尋訪中,得知謝莊鄉掘地坪村,南召三岔口村,鎮平二龍鄉石廟村,韓窯村,遮山鄉楊莊村,梁窪村等。都是在那個年代因丟失土地而外遷。據掘地坪村藍宏玉等族人講,清末先祖天祿、天鑄兄弟一擔兩筐投靠親戚來到掘地坪謀生。據鎮平二龍鄉石廟村藍書祥講,清末,老家房產賣完,無法生活,才到五朵山深山老林落腳扒坡地生存。當時逃荒要飯走出原居住地的族人很多。甚至南下湖北,北上陝西、山西,至今下落不明。
(四)外出做官,遷居外鄉。清朝因讀書人少,藍姓做官的不多,清嘉慶年間藍文林為官,後裔一直在南陽城,原住書院街,後遷盆窯村。並有一支遷安陽市辛莊村定居。民國時藍順德在省會開封為官,德配安陽郝秀英,後全家到安陽定居。順德公次子文才在湖南讀書,後到臺灣軍界,至今全家在臺灣居住。
五、新中國建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人口大流動
從明朝藍洪遷到南陽後,形成兩個大的根據地,一是鄧州西關藍營,二是安皋鎮藍營。新時期,走出這兩個根據地的人很多。安皋藍營過去離南陽十五公里,現今南陽發展的邊沿離藍營村不足五公里,很多族人到南陽發展,並購置房產,已定居南陽市內。如成坤、成祥、成敬、軍昌、林昌、永軒、成軒、青松、成栓、成超等,在南陽從事建築業、商業。他們的第二代,第三代出生在市內,入學在南陽市並參加工作。還有一批到南方沿海城市務工,就在工作之地成家、購房並留在那裡。還有通過讀書走出家門,安家在工作的城市,如成群讀書參加工作在鄭州、安家在鄭州,藍青安家在三門峽,清純安家在平頂山,炳彥、炳恩、炳林等安家南陽。還有當兵以後,提升為軍官,轉業安置在城市。如最早的成軍當兵安置在雲南省河口市,並將兩個弟弟帶去,今已曆三代。海堂轉業安置在江蘇省,現其子女也就業在江蘇省東台市。還有國興、成雲、成虎、丙雲等轉業安置在南陽市,孩子們也就業參加工作在南陽市。還有很多遷到外鄉的原因,不再一一例舉。
清朝以後,鄧州藍營尚信後裔人口眾多,有一部分做生意或外出種地而遷居他鄉。目前得知有一支遷到湖北省老口市藍家崗村,一支遷鄧州市孟樓鎮藍沖村、文渠鎮、穰東鎮。一支遷到淅川縣後坡鄉畜牧場、原老城藍營。一支遷內鄉縣瓦亭鄉等地。1949年之後,參加工作到外城市中也有很多人,大部分人在工作之地成家定居。如春傑大學畢業後先分貴州水利廳後調國家發改委工作。藍洋參加工作到北京市公安局任職等等。
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,流遷人群越來越大,甚至還走出國門。不管漂流那裡,定居何方,故鄉是根,宗族是本,鄧州藍營、南陽藍營有先祖生活的足跡,更有他們長眠的墓地,那裡是南陽藍氏的發祥地和萬代淵源之地。
藍成雲
2010年秋

訪鄧州市藍營村

 

 作者:藍成雲

 你是本文第 84 個訪問者,你的IP: 112.104.66.80

訪鄧州市藍營村
南陽臥龍區安皋鎮有個藍營村,世代居住藍姓族人。鄧州市西關也有個藍營村,也世代居住藍姓族人,兩地藍營相距60公里。清朝或民國時期,南陽藍營的藍姓下湖北跑生意,到了鄧縣藍營,就等同回了家。鄧州藍營的藍姓也到過南陽藍營。相傳兩地本是一家人,時至今日兩地藍姓已沒有任何來往了,但具體的情況已無人知曉。己醜年春節剛過,南陽的藍姓籌備編寫藍氏家譜,決定到鄧州市藍營走訪,瞭解兩地的宗親事宜。
09年5月12日上午,由我和成武兄、國興兄、國豪侄孫一行四人,從南陽出發,乘坐“本田”吉普車馳入鄧州市大西關藍營村。我們首先找到了一位名叫藍元富的族人,他是鄧州市大西關居委會的治保主任。他告訴我們知道藍姓家族事物的人太少了,只有從事醫生職業的藍德生瞭解家族的事。在元富公的帶領下,我們在鄧州市中醫院門診部找到了已過古稀之年的族人藍德生。德生公,七十開外,紅光滿面,神情矍鑠,大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,說起藍氏家族的事情,侃侃而談,思路清晰。採訪交談中,我們瞭解到鄧州藍營藍姓的族源和一些情況。
鄧州藍營村藍姓族人,是明朝名將藍玉之後。明朝開國之君朱元璋,在安徽濠州起義,居住安徽定遠縣的藍玉也隨其姐夫常遇春參加了朱元璋的起義隊伍,南爭北戰。洪武初年,藍玉隨大將傅友德征戰雲南大理,立下赫赫戰功,被封為永倡侯(侯爵)。洪武二十年(西元1387年,藍玉隨大將軍馮勝遠征北元,拜右付將軍,立下戰功。洪武二十一年(西元1388年)朱元璋拜藍玉為大元帥,統帥十五萬大軍征北,徹底消滅了元朝的有生力量,俘獲元朝的王公貴族三千余人,士兵十萬余人,牛羊十萬餘頭,並繳獲元朝皇帝使用了上百年的印璽。朱元璋封藍玉為涼國公、加太子太傅。藍玉功高蓋主傲氣十足,朱元璋憂心重重,害怕死後,握有軍權的藍玉有不忠之心,就以莫須有罪名將藍玉下獄,洪武二十六年二月(西元1393年)將藍玉滿門抄斬。這一冤案株連到一萬五千餘人。
朱元璋死後,其孫子朱允炆繼位後,第一件事就是給藍玉的冤案平反。藍玉有三個兒子,長子藍璋,次子藍琦,三子藍琨均在外為官,在滿門犯斬的大逮捕中,僅存藍璋之子因在外地逃脫。這位逃脫一劫的將門之子在藍玉平反之後才重見天日,後科考及第,做官居家遷到江西。藍勳由江西遷到當時地廣人稀的鄧州居住。因藍玉被封為涼國公,藍氏居住鄧州府地就稱為國公府。因藍姓為開國元勳之後,當時社會地位非常高,有錢有勢,子弟多是讀書人。在明朝期間,鄧州藍營共有四位藍公考中進士外出做官。一位是藍洪,贊皇知縣,廣德知府;一位是藍瑞,正德年間任南刑部郎,漢中知府;一位是藍瑞的孫子藍偉,湖州府承,按察司僉事;一位是藍翎,漢中知府。為表彰一門四晉士,明朝的鄧州縣令,在現鄧州市西關大街立牌坊三重,表彰藍氏族人為祖爭光,為鄧州爭榮。四位進士只立三重牌坊,原因是藍翎是明末的進士,在明後期李自成造反的時候,時局動盪,形勢已不容修建牌坊,因此四進士,只立三道牌坊。
李自成在陝西起家造反,藍翎當時任陝西漢中知府,參與了討閥李自成的戰鬥,並指派人到李自成老家米脂縣挖其祖墳。李自成對藍翎十分憤怒,這種憤怒後演變成報復。李自成攻下南陽、鄧州後,傳說逢藍姓必殺。兩地藍營在當時慘遭洗劫,李自成均派兵燒殺搶掠,雞犬不留,一人不漏。瞬間青舍瓦鑠的漂亮村莊變為廢墟,鮮活的人群,莫名其妙成了刀下冤鬼。李自成的士兵將搶來的元寶等貴重之物放到路旁,引誘躲藏的幸運者,放幾天竟
無一人來取。一場洗劫,南陽藍營僅倖存四個小孩,並且是親弟兄,老大藍尚志,老二藍尚素,老三藍尚錦,老四藍尚信。四個親兄弟老大年僅15歲,因躲藏的十分隱蔽,倖存在世,後繁衍了南陽藍營的族人。鄧州藍營與南陽藍營一樣,殘遭李自成的屠刀後,可憐顯赫一世的名門望族,幾乎被殺絕,僅留一人,此人劫後餘生,共生八個兒子,成了鄧州藍營的香火繼承人,也是鄧州藍營藍姓在清朝的先祖。
因鄧州藍姓在明朝是顯赫家族,又出讀書人多,所以編有詳實仔細的家譜,家譜中將宗祖事物及藍姓成員分佈均有記載,還建有藍氏祠堂。可惜在民國初年又燃戰火,在軍閥混戰的年代,建國軍樊鐘秀打鄧縣,將保存家譜的一位藍姓房屋燒毀,家譜也變成灰燼。過去家譜是手抄寫的孤本,失去之後就再也不能恢復了。鄧州藍營還建有藍氏祠堂,是明朝修建的,祠堂的大卷棚內貢奉著藍玉之靈位,靈位用珍貴的名木雕刻,上寫“大明涼國公藍玉之靈位”。祠堂毀於1948年戰火之中,木雕靈位毀於文化大革命時期。藍姓失去了珍貴的歷史資料,鄧州藍營因家譜被燒,家族資料造成斷代。直到清中期輩分才開始排序,他們的排序是:四先田惠十,人文德元家,慶祖佩祥生,正大顯光明,天開青雲現,萬代永興隆。他們有記載的四字輩叫藍四奈,成為始祖,到德生公已達八輩。
鄧州藍姓現有千餘人,是鄧州城內蘆、丁、胡、藍,四大姓之一。藍姓的子女多人通過讀書走出鄧州,走出盆地,有大學教授,有科學家,也有軍隊或地方的官員,他們發揚著明將之後的風範,為藍姓爭光。
通過訪問,加深了兩個藍營之間的瞭解,也加強了藍姓之間的親情。但由於歷史的久遠,兩地藍營藍姓之間缺乏交往,很多宗族情況無法求知,疑點無法破解,如:兩地藍姓是否是一門?是一門又如何居兩地?輩份如何排序……等,這些疑問只有期待進一步探討考究吧。我和成武、國興兄以及侄孫天豪,也在這種期待的心情離開了鄧州藍營,離開了熱情接待我們的族人德生公、元富公。
藍成雲
2009年5月13日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oyen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