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樂善好施的印尼華僑-藍天龍宗親

   藍天龍宗親生於1932年,漳浦縣湖西鄉小寺人,旅居印尼約半世紀,經營鋼鐵進口及加工業,於民國七十年間蒞臨本會相認同宗以來,與本會結緣甚深。一則重視同宗親族之情誼,二則與先期來台諸宗親出自同一故里漳浦縣藍氏家鄉,而格外親密。私人方面與本會創會理事長藍金塗宗台同一房系之親族輩,與本會前常務理事藍阿樹之公子為商業業務至交之宗親,與本人(藍昇源)而言,曾於民國二十四年間,由南洋經過台灣引道先父進入家鄉謁祖的藍秋金宗親之親姪。

   天龍宗親因與香港方面發展商務關係,不但進出大陸故居頻繁,自然延伸活動與台灣商業界發展交易業務,致每年來台數次。天龍宗親自幼因尊翁旅居印尼,在家侍奉高堂,並承庭上教誨,雖家有恆產,但在上學課餘,仍幫助家務農田種作。一方面立志奮鬥,並持有向商業發展之報負。至十歲左右,利用兼務餘暇,由鄉居小寺跑到鄉治,採購熟煙販售,孝敬當時慣吸熟煙的外祖母與高堂,不但竭盡孝道,而為一生經商之始,甚為得意。抗戰末期,因高堂為女流之輩,致力生產有限,為繳納稅捐,不得已彙次變賣田園充數,是時抓壯丁之舉很盛,渠在成長中,由於立志經商,並富有奮鬥力,遂選出洋謀生,旋於1948年赴南洋投靠高翁習商。初到印尼承蒙長輩藍秋金伯父開導,華僑在僑居地之刻苦耐勞精神。之後經所隱藏提高層次的理念,努力工作。最主要者係經渠尊翁之薰陶,培養一位沉默寡言、埋頭苦幹、富有敬業精神、進取氣象之人。在事業方面有豐碩成就,本來專營鋼鐵進出口,於1960年代為配合僑居地印尼政府發展工業政策,設置工廠兼營不鏽鋼加工業務,在1996年時印尼華僑界其財富定可屈指可數之前位。

   天龍宗親,承襲尊翁待人敦厚篤實氣質,特具抱持一股傻勁,一生為族人之團結盡力,不畏吃虧的長者之風做事。如在印尼創辦藍氏宗親會,設立藍氏宗親會館,據悉,使族人在海外有溫馨感,憑一股熱情施展抱負,深入瞭解『會』與『會館』者,系人群聚集之所在,宜以眾人出力辦理之原則,對華僑初到海外,人地生疏,打拼不易,致生活吃力之族人援手幫助,不望收回,待其建立基業後,由其回饋宗親會,對宗親會之置產,亦不主張一氣呵成,尤其捐款,鼓勵以能力所及,採取隨時隨地樂捐方式,促成隨時關心其事,維持參與感,確實是一個絕佳的主意。

   其次我們尚未開放大陸觀光之前,據聞漳浦故鄉兩處之藍氏家廟重建完成之訊息,經探聽得知藍氏家廟之『世德堂』(隆教鄉)及石椅『種玉堂』(赤嶺鄉),捐出鉅資者為印尼藍天龍宗親,其他如興建學堂或翻印歷史書籍等等,隨時為故鄉樂捐項目甚多,不勝枚舉。(1991年石椅族譜有記載)

   至對本會之捐獻,數年前渠知本會為興建宗祠,正在奔波集資覓地之計劃,於1992年間慷慨解曩樂捐伍萬元。記得捐款當時表示過,台北市宗親會宗祠不管何時興建完成,捐出之這筆款項,以拋磚引玉之心情,作為興建基金之一部份。

上述藍天龍宗親樂善之紀實,自可證明渠為宗親之團結,貢獻不遺餘力。更難能可貴者,其敦厚篤實氣質,承自庭訊,渠尊翁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在印尼駕駛風力車,不慎衝過日本軍營崗哨,受了很大的欺負,後由香港召來親弟弟,遂改行共事。抗戰勝利後,因全家是華僑,致被認定是華僑地主,留在家鄉的高堂,慘遭清算,時天龍宗親以十七、八歲之年紀,盡力為高堂請願,後經鄰里鄉親證明,天龍宗親高堂乃眾人稱讚之好人,始獲平反。香港成立漳浦同鄉會時,天龍宗親接受名譽主席銜,是時香港民南日報讚賞藍天龍之為人,因庭訓好,培養出來的謙虛為主善良為家之人士,始能被推認榮譽主席職銜。

   中華固有文化,盡孝為人生之本。幼時侍奉高堂,出洋後,全力掙扎奮鬥之時,尊翁臥病,服侍老人家至登天。至事業有成就,就為族人之團結,不落人後,以自己不出風頭,以助他人為自我生存為本之謙虛風格,此乃印尼華僑藍天龍宗親其人,憑此行其事,其偉績自不能磨滅也。

 

文章出自1996年台北市藍姓宗親會第五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手冊 藍昇源 記述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oyen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